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动态 > 行业新闻

洛阳佰纳浅析国产机器人出海之路

更新时间:2023-11-14点击次数:163次

  一组数据显示:中国工业产出接近全球30%,但中国的市场在全球只占18%,这意味着中国12%的工业产出被海外市场消化,中国制造业正在加速海外布局。

  而机器人作为制造业中的关键角色,出海战略自然是绕不开的话题。

  从需求方面来看,中国已经连续九年稳居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,且工业机器人的市场应用正在加速拓展;从供给方面来看,工业机器人产量持续提升,工信部数据显示,2022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突破44.3万套,同比增长超过20%2023年上半年,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达22.2万套,同比增长5.4%

  在这样的背景下,国内市场卷无可卷,中国市场已经无法满足机器人厂商们的扩张野心。

  不过,在海外市场站稳脚跟并非易事,如果聚焦细分赛道,找准自身定位,可能会事半功倍。

  本篇文章,将按出海地域划分,从下游应用、政策优势、发展潜力多角度分析,一窥国产机器人企业的出海全貌。(以下为不完全统计,欢迎更多已出海的机器人产业链企业与我们联系)

  厂商的出海策略是什么?

  机器人出海的背后呈现出全球产业链分工合作的趋势,普遍路径是欧美国家把制造业转移至中国,部分再从中国转移到东南亚、印度,中国机器人的角色正在完成从“抢夺饭碗”到融入区域产业链的转变。

  有相关人士分析企业出海背后的驱动力,认为:“企业出海绝非国内销量见顶下的被动选择,而是全球化布局的主动出击。”

  根据企业出海案例,可将机器人出海策略分为四种模式:

  借船出海:借当地供应链/知名展会打开市场

  造船出海:建立海外分公司/工厂。

  买船出海:国际并购。

  就地出海:全球产业布局。

  从入局难易程度来看,后三种出海模式需要不菲的投入,即使是有实力的企业也需要慎重考虑。现实情况是,更多企业相对保守,选择第一种出海模式,凭借着产品质量和高性价比优势,直接将机器人成品出售给海外客户。

  近年来,人工成本相对于周边国家较低的东南亚、南美,和“一带一路”签署合作协议的俄罗斯、中东等国家及地区,成为中国工业机器人厂商出海首选地。

  厂商都向哪出口?

  欧美地区

  工业机器人出口地中,欧美是难度较小的地区之一,一方面是因为其成熟的应用市场和工业产业链,另一方面是欧美品牌机器人产品性价比不敌国产产品。

  因此尽管欧美地区的贸易保护主义盛行、本土机器人品牌繁多,国产厂商也一窝蜂地扎进了欧美市场。

  毕竟,没有品牌可以卷得过国产厂商,能卷过我们的,只有我们自己。

  根据调研,翼菲科技工业机器人产品已出口至欧美;埃斯顿从2016年开始,也先后收购或参股了多家欧美工业机器人上下游企业;埃夫特下属全资孙公司Autorobot2023年收到大众集团美国公司1.75亿人民币的采购订单;新时达旗下子公司“众为兴”今年获得北美市场准入资格;海康机器人也在欧美进行了专利布局;汇川技术将欧洲作为重点拓展市场之一。

  日本

 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(IFR)的数据,日本是继中国之后全球第二大工业机器人市场,原因同欧美一样,劳动力的稀缺与老龄化的加速,使得日本政府不得不加速机器人的普及和应用。

  同时,日本半导体、汽车、电子产品行业发达,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也很多。

  根据调研,科沃斯于2014年在东京成立分公司,达闼科技2015年在东京成立分部,穿山甲机器人于2017年在东京成立日本分公司,2019Syrius炬星在日本建立全资子公司,2022年节卡透露在名古屋开设工厂,同年珞石机器人在日本成立分公司。

  但国产企业能否在日本发那科、安川电机、OTC、松下等巨头的主场成功站稳脚跟,还是个未知数。

  越南

  越南近年来正在加速承接全球制造产业的转移,包括苹果、比亚迪、富士康、三星、英特尔、LG等大厂都在筹划将越南打造成生产基地。

  而机器人厂商跟随大厂出海,也是不得已的选择。

  以果链企业带动机器人企业出海为例:今年5月,富士康将再投资1亿美元在越南开设新工厂,工业富联闻讯上涨。

  根据调研,快仓公布了与越南某知名企业的合作项目;拓斯达越南北宁分公司成立,交付的项目面积已超120万平方米。

  判断,未来,越南或将会成为国产机器人获取增量的重要海外市场。

  俄罗斯

  宏观来看,俄罗斯工业机器人密度小,工业自动化水平有待提升,对机器人需求有限。

  但受地缘政治影响,俄罗斯三大工业机器人供应商之一ABB2022年退出俄罗斯市场,或将为中国机器人厂商创造更大替代空间。

  在资源方面,俄罗斯的铁矿资源、煤炭、油气资源储量丰厚;在数理基础方面,俄罗斯杰出人才颇多;在军工机器人方面,俄罗斯承袭了苏联,研发实力不容小觑;但在工业和民用机器人方面,俄罗斯实力较为逊色。

  根据调研,凯乐士于2019年成立莫斯科海外分公司,埃夫特EV500机器人柔性打磨系统于2021出口俄罗斯,勃肯特2023年接到俄罗斯客户订单,同年,联核科技签订俄罗斯无人叉车项目,珞石机器人与俄罗斯工业机器人解决方案提供商ROBOWIZARDCo.Ltd和俄罗斯工业机器人提供商AMServiceLtd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。

  此外,爱博医疗机器人、博清科技在俄罗斯等国家已取得发明专利;武汉精华减速机、新时达、航盛电子、华盛控、朗誉机器人、卡诺普机器人、拓斯达等产品均已销售至俄罗斯;科捷机器人、东杰智能、中科微至在俄罗斯有相关项目落地。

  墨西哥

  尽管国产机器人企业出海墨西哥仍处于起步期,但面对北美代工厂这样一个庞大的市场,或许将培育出下一个“福耀玻璃”,原因有三:

  一是近两年,北美包括墨西哥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量巨大;二是墨西哥作为制造业代工厂,综合条件不输中国;三是国内厂商出海墨西哥离不开特斯拉的建厂决策。

  根据调研,派斯林已在墨西哥设有制造基地及研发中心,绿的谐波和三花智控计划在墨西哥合资建厂,拓斯达在墨西哥的业务目前主要落在注塑板块,瑞松科技提供了柔性智能焊接生产线,艾利特机器人已在墨西哥开拓了多家等经销商和大客户。

  另外,大族机器人、中联高机、联德股份、蓝思科技等企业均已在或计划在墨西哥拓展相关业务。

  中东

  提起中东,“富得流油”是大家的第一印象,殊不知,中东地区有潜力成为机器人贸易的“新热土”。

  在地理位置上,中东地区在“一带一路”中占据重要的地利位置;在经济实力上,中东人均GDP2.3-8.4万美元之间;在供应链需求方面,中东地区在生产制造、物流仓储、卫生清洁等领域对移动机器人的需求较为集中,石油化工、汽车制造、金属加工领域也有机器人替代人工的趋势。

  而随着沙特王储兼首相萨勒曼等新一代年轻领导人的上台,中东地区很多国家开始进行经济转型,打造互联网、大数据等数字化产业,以摆脱对石油经济的依赖。

  根据调研,目前出口中东地区的国产机器人相对较少。汇川技术曾透露,以印度为主的南亚还有中东是其重点拓展的销售区域之一;斯坦德机器人、擎朗机器人的业务覆盖包括中东地区;2022年下半年,华睿科技已拿下中东地区订单;极智嘉在以色列、科威特和沙特的物流行业均落地了AI机器人自动化项目;艾利特机器人的销售网络覆盖到中东地区;卡诺普机器人产品也远销至中东地区;普渡科技在中东等六大地区设有研发基地。

  出海难在哪?

  虽然国产机器人的高性价比无“厂”可及,但对比来看,国产工业机器人出海相比国产服务型机器人出海更难。

  发达国家对送餐机器人、物流的搬运、分拣机器人、清洁机器人等产品需求很大,国内产品进入相对容易;但其工业机器人领域发展更早,技术相对领先,因此发达国家工业机器人的地位很难撼动。

  短期来看,从国产厂商的优势领域攻入或许是个突破点,比如新能源汽车、光伏等新兴领域。

  借用业内人士的一句话,“出海并不是为了眼前的利益,而是看重未来更大可能性”。下一个“福耀玻璃”将花落谁家?让我们拭目以待。


TOP

0379-65169686